中文

Beckma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Beckman
Beckman

必发bf88唯一官方患者嗜酸增高诊断结果让人惊诧

  HE有广泛的临床表现,从没有临床症状到危及生命的心肌内膜纤维化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  本案例患者既往进食虾后会出现腹部不适,本次进食虾后间断呕吐7天
分享至:

返回产品列表
详细介绍

  HE有广泛的临床表现,从没有临床症状到危及生命的心肌内膜纤维化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

  本案例患者既往进食虾后会出现腹部不适,本次进食虾后间断呕吐7天,腹痛3天,在外院治疗效果差,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进行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患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在检验与临床共同努力下,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确诊其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3月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病情稳定。

  患者,男,11岁,因“间断呕吐7天,腹痛3天”于2021年11月22日来我院治疗,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液涂片镜检也未见异常细胞。进一步完善血液系统相关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白血病基因突变筛查,最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嗜酸粒细胞增多临床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结缔组织病、血液肿瘤等。血液肿瘤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可以为非克隆性增殖(多由于肿瘤细胞引起IL-3、IL-4或IL-5增高,从而刺激嗜酸粒细胞增殖),也可起源于血液肿瘤克隆,后者可伴PDGFRA、PDGFRB、FGFR1重排或PCM1-JAK2、ETV6-JAK2或CR-JAK2融合基因,或伴ETV6-ABL1、ETV6-FLT3或其他激酶融合基因。

  该患儿以消化道症状起病,既往有虾过敏史,入院查体有皮疹,结合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且为成熟嗜酸粒细胞,故入院考虑过敏性原因所致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但骨髓原幼样细胞占50%,免疫分型示异常原始细胞占28.7%,为B细胞来源,无嗜酸粒细胞表型,故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此类白血病临床少见,多为个例报道。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出现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可表现恶性特征,发病机制不清楚。临床除白血病表现为,可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引起脏器受损表现,如皮疹、胃肠道表现、肺部浸润表现、深动脉血栓等。细胞遗传学常有5号、14号染色体长臂异常。

  该患儿诊断后按CCLC-201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案给予治疗,诱导治疗结束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诱导治疗后骨髓微小残留10-1,评估为高危,治疗3月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病情稳定。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2.5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7.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90×109/L↑,淋巴细胞白分比10.0%↓,红细胞计数4.38×1012/L,红细胞压积36.4%↓,血红蛋白浓度129g/ L ,血小板计数224×109/L,外周血细胞形态: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图1)。

  C反应蛋白13.74mg/ L↑ ;红细胞沉降率58mm/ h ↑,粪便常规检测均阴性,凝血血栓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乳酸脱氢酶415U/ L↑,增高,余未见明显异常。总IgE测定:总免疫球蛋白E 59.6KIU/ L,吸入及食入变应原筛査(特异性IgE检测):均阴性,感染标志物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余阴性。

  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4.05pmoI/ L ,游离甲状腺素18.8Ipmol/ L ,三碘甲状原氨酸1.3Inmol/ L ,甲状腺素139.5nmol/L,促甲状腺激素1.375mlU/L,继续监测。支原体抗体1:160,EB病毒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检测阳性(+), EB 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检测阳性(+), EB 病毒衣壳抗原lgC抗体检测阴性(-), EB 病毒核心抗原IgG抗体检测阳性(+),衣売抗原1gG抗体高亲和力阴性(-),衣売抗原IgG抗体低亲和力阴性(-)。

  从血常规结果分析: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小板、血红蛋白未见异常,且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正常,结合病史考虑过敏、寄生虫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通过过敏原相关检测:吸入及食入变应原筛査(特异性IgE检测):均阴性,总IgE测定结果也不偏高,粪便常规的检测:均阴性,以及腹部彩超的检查,考虑其过敏,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结合外院的抗生素治疗,白细胞无明显降低 ,提示除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进行血液系统的相关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1、涂片、染色良。增生极度活跃,G : E =4.63:1,2.粒系占29.6%,成熟受阻,中幼以下阶段部分粒细胞浆内颗粒粗大。3.红系占6.4%,比例偏低,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4.淋巴细胞占12%,以成淋为主。5.原幼样细胞占50%,该类细胞大小不等,胞体圆或椭圆形,浆量少或中等、染蓝色,部分可见细小紫红色颗粒,核呈圆或者椭圆形,部分可见切迹,核染色质细致、可见核仁。6.全片(3.8cm*2.3cm)大小髓膜上计数巨核细胞300个以上,分类25个,其中幼稚型1个、颗粒型15个、产板型9个,血小板散在、可见小簇。7.未见寄生虫。骨髓POX染色:76%阴性,24%阳性(图2)。

  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1],分析1个中期相,未分析与肿瘤有关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上的异常。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均阴性。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EV11基因阳性。PCM1/JAK2、ETV6/JAK2、ETV6/FLT3、ETV6/ABL1、BCR /JAK2融合基因融合基因定性检测;阴性。

  颅脑、腹部、盆腔CT:脾大、盆腔内肠管积液,肠壁增厚,考虑原发病相关。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四肢长骨片:四肢长骨骨质密度欠均匀,周围软组织影未见明显肿胀。

  MRI:颈4﹣胸11脊髓中央T2WI信号略偏高;全脊柱椎体T1WI及T2WI信号減低,符合血液系统疾病改变;肝脏、脾脏体积增大;颅骨、斜坡及椎体骨质T1WI信号减低,符合血液系统疾病骨改变。

  本案例骨髓细胞学检查中,原幼样细胞占50%,部分可见细小紫红色颗粒,之后通过完善免疫分型,原始细胞B群约占有核细胞的28.7%。原始细胞B群:表达H LA - DR 、CD19、CD10、CD34、CD38、CD58、cyTdT、cyCD79a,不表达CD16、CD13、CD33、CD117、CD71、CD14、CD7、CD5、CD2、CD20、CD11b、CD15、CD64、CD56、CD11c、CD123、CD9、cyCD22、cyMP0、cyCD3,考虑B淋系来源的原始细胞。又因骨髓细胞中,部分原幼样细胞可见细小紫红颗粒,考虑其是否为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然该病极其少见。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上较少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个亚型,由Stein于1983年首先提出,他将ALL患者5%以上的原淋加幼淋中直径0.5μm的一个或多个嗜天青颗粒或包涵体者命名为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ALL),形态上多属于ALL-L2,少数为L1,其发生率占ALL的1.5%—7.6%,其形态学特征为原幼淋巴细胞的胞质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嗜天青颗粒或包涵体,因此形态学上易与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以及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相混淆。由于不同 ALL类型治疗方案差异较大,效果也不同,而且G-ALL患者往往预后不佳,因此正确的诊断及分型对指导治疗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HE)是指两次(1个月)单独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5×109/L和/或骨髓嗜酸性粒细胞20%和/或由病理学确定的广泛的组织浸润,和或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和蛋白质的显著沉积。

  HE有广泛的临床表现,从没有临床症状到危及生命的心肌内膜纤维化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

  高嗜酸性粒细胞的病因从良性非克隆(反应性)增殖到肿瘤克隆(原发性)增殖。在原发性肿瘤HE(HEN)中,嗜酸性粒细胞被认为是来自肿瘤干细胞的克隆细胞,而在反应性HE(HER)中,嗜酸性粒细胞被认为是由嗜酸性(非克隆)细胞触发的嗜酸性粒细胞生成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5。在极少数情况下,HER是由肿瘤过程引起的,如淋巴瘤、胃肠道肿瘤或肺癌。在大多数HER患者中,HE可能是由嗜酸性细胞因子诱导的,如IL-5。

  HE的分类主要有遗传(家族)性的HE(HEFA)、不明原因的HE(HEUS)、反应性的HE(HER)、原发性(克隆性/肿瘤性)HE(HEN)。

  当HE导致患者的器官损伤时,最终诊断为“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Hes及相关疾病的分类主要有原发性(肿瘤性)Hes(HESN)、反应性Hes(HESR)、Hes的淋巴样变异(Hes-L)、发作性血管性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格莱奇氏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伴多血管炎/EGPA/查格-施特劳斯综合征、菲利亚肌痛综合征(EMS)、奥门恩综合征、高IgE综合征。

  本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最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肿瘤干细胞的克隆性基因(PDGFRA、PDGFRB、FGFR1重排或PCM1-JAK2、ETV6-JAK2或CR-JAK2融合基因,或伴ETV6-ABL1、ETV6-FLT3或其他激酶融合基因)未找到。考虑由肿瘤细胞引起IL-3、IL-4或IL-5增高,从而刺激嗜酸粒细胞非克隆性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已被证明在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中是一个较差的预后指标,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毒性引起的并发症相关。

  该患儿以消化道症状起病,既往有虾过敏史,入院查体有皮疹,结合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且为成熟嗜酸粒细胞,故入院考虑过敏性原因所致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但患儿白细胞持续增高,在用抗生素后未降低,为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做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此类白血病临床少见,多为个例报道。基因检测未找到肿瘤干细胞的克隆性基因,故考虑是少见的肿瘤引起的反应性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该患者病情不复杂,病程也不算长,但最终诊断让检验和临床均很惊诧。在临床医生与检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早诊断、早治疗,为患者的预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多样,经常与其他临床症状合并出现,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其典型的症状,检验工作人员从检验角度经过分析和思考,通过建议性报告,积极与临床沟通,协助临床,从而能够及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该病例详细报告了一例罕见的ALL伴嗜酸粒细胞增高病例诊断经过,诊断过程曲折。从日常临检工作中发现病例的特殊性开始,一直追踪病例的最终诊断,到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作者认真仔细的层层剖析,逐渐展示了病例的真实面目。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对话中,感受到作者思想的精华和理论的精华的提高。

  论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晰,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是一篇优秀、实用的临床检验论文。

  [5]田欣,李筱梅,赵敏,等.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11,34(5):467-468.

  [6]肖继刚,田欣,蔡文宇,等.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分析二例[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5,3(4):253-256

  [7]王立维,高广智,张继红.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实验室检查与分析[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1,3(1):31-33

  [8]李晞伟,禹崇飞,陈祖聪,潘云华,王玉明.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检验医学,2021,36(12):1292-1294


必发bf88唯一官方 上一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 下一篇:原来看懂血常规报告这么简单!